起重機行車輪鍛件的加熱是鍛造工藝中的關鍵環節,直接影響鍛件的質量和性能。以下是常用的加熱方法及注意事項:
原理:利用天然氣、液化氣或煤氣燃燒產生高溫加熱坯料。
優點:溫度可控(可達1200℃以上)、加熱均勻、適合大批量生產。
應用:中大型車輪鍛件(如直徑>500mm)。
原理:通過電熱元件輻射加熱,溫度精準可控。
優點:氧化少、溫度均勻(±10℃)、自動化程度高。
應用:高合金鋼或對溫度敏感的材料(如42CrMo、65Mn)。
原理:利用電磁感應使坯料內部產生渦流發熱。
優點:加熱速度快(秒級)、節能、氧化皮少。
局限:設備成本高,適合中小型鍛件(直徑<400mm)。
適用場景:無燃氣供應時采用重油或柴油,但環保性較差,逐漸被淘汰。
溫度范圍:
碳鋼(如45鋼):1100~1200℃
合金鋼(如35CrMo):1150~1250℃
保溫時間:按坯料直徑計算(通常1.5~2分鐘/mm),確保芯部透熱。
加熱速度:低溫階段(<800℃)需緩慢加熱以避免熱應力裂紋。
防氧化脫碳:
采用保護氣氛(如氮氣)或涂覆防氧化涂層。
電阻爐或感應加熱可減少氧化損失。
溫度均勻性:
大型鍛件需分段加熱或旋轉坯料。
熱電偶多點監測,避免局部過熱。
材料敏感性:
高碳鋼需避免過熱導致晶粒粗大。
合金鋼需嚴格控制終鍛溫度(如35CrMo終鍛≥850℃)。
加熱后需立即鍛造,避免二次加熱。
鍛后需緩冷(如埋砂冷卻)或直接熱處理(正火、調質)。
燃氣/燃油爐需配備防爆裝置。
感應加熱需電磁屏蔽,符合工業頻率標準。
選擇合適的加熱方法需綜合考慮鍛件尺寸、材料、生產批量及成本。例如,大型合金鋼行車輪鍛件推薦燃氣爐+精確控溫系統,而中小批量高精度件可采用感應加熱。